“火车站新城百姓得以收入更高,这是火车站提供的机会。”
“也是百姓商人应得的福利,所以朝廷完全没有理由,为此增加他们的税收。”
“而且你们不记得了吗?修建火车站和建新城,是不是商人出资,百姓出力打造出来的?”
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,这是朝廷建的火车站和新城,事实上朝廷是不是只有管理权,朝廷并没有投钱。”
宋隐一番话说得朝臣都沉默不语。
还别说,宋隐说得并没有错。
而且朝廷真要增加税收的话,无疑有种过河拆桥的感觉。
商人百姓出钱出力建出来的火车站和新城,然后自己获利后想享受一把,结果朝廷就眼红看。
这事儿换做是任何人,心里都不会痛快。
看到刚才还直嚷嚷的朝臣都不说话了,宋隐显然并不打算就此罢手。
“大明百姓苦了那么多年,现在有机会享福,有何不可?”
“当然,百姓为了享受而不思进取,这话显得也很片面。”
“那么大伙儿想想看,大明有多少土地需要耕种,如果人人都去种地,人生还有何意义?”
“大明需要的是各行各业全面发展,所以就会催生出行行出状元的情况。”
“这些阶级分化根本不可能改变。”
“如果想通过增加税收来改变贫富不均,到时商人撤资,百姓迁移,那时未完工的工程停工,所有规划是不是就功亏一篑?”
“所以臣认为,增加税收的手段,根本行不通!”
宋隐话说到这份上,已经再明白不过。
就是明白地告诉文武百官,想要通过增加税收根本就是错误的方式。
“你说不行就不行啊!本官可就纳闷了,宋大人难不成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?”
“一旦新城所有百姓商人有样学样,都不思进取,难不成宋大人也觉得没有关系吗?”
黄子澄脱口而出,犀利地追问。
看到黄子澄咄咄逼人,宋隐神色不变,“办法其实很简单。”
“朝廷根本不需要提高税收,仍然按照朝廷现有政策收取税收。”
“不过,我们可以促进新城百姓消费,并扩大生产,提升经济,以此加速生产与消费间的循环,就不用担心百姓宝钞过多而不思进取了。”
“要知道,税务种类看起来多,无非也就那几项。”
宋隐这番话,不但彻底否定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话,也让朱元璋等人颇感好奇。
黄子澄和齐泰的分析结果是那般严重,但是宋隐却又不当一回事。
如此矛盾的两种结果,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知道如何抉择才好。
真的坐视不理,谁敢担保说日后大明不会出现骚乱?
如果增加税收进行宏观调控,又唯恐引发民怨,骚乱立时就发生。
现在,宋隐又说,还有解决办法。
当即,所有人都目光如炬地盯着宋隐。
他们都想知道,这次宋隐又能拿出什么措施来替他开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