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恭枵一怔,不知为何,太子爷对这个家丁会如此上心。

    好在女儿的气色逐渐好转,算是救回来一命。

    谁能想到,一个小小的低血糖竟然会到致命的严重程度,若不是朱慈烺恰巧遇到这事,这个新郑郡主很可能就没命了。

    古往今来,不知有多少庸医,害死了多少人。

    有人说,庸医害死的人,比江湖仇杀杀掉的人还多。

    这件事,接近于真实。

    城隍庙,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,城隍,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,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,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,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。

    他是冥界的地方官,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。

    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。

    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。

    城隍本指护城河,班固《两都赋序》:“京师修宫室,浚城隍。

    ”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。

    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。

    宋代列为国家祀典。

    元代封之为佑圣王。

    明初,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,分为王、公、侯、伯四等,岁时祭祀,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。

    城隍庙,明太祖此举之意,“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,俾幽明举不得幸免”。

    而开封城的这座城隍庙属于新兴兴建,说起来,这其中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
    实际上,这座处于开封城城西的城隍庙,起先并不是一座庙。

    而是,一座生祠。

    没错,祠堂一般是死后兴建。

    或者的人,兴建的叫做生祠。

    而能够修建生祠之人,必有相当大的威望才能配此殊荣。

    明代时,滕县百姓为纪念在当地为官清廉而即将去燕京赴任的赵邦清,为他修建了生祠,“黄童白叟,罗而拜之”。

    而天启年间,权阉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擅自把持朝政,权倾天下,许多谄媚者抑或是畏惧其气焰者,为他立生祠。

    天启七年五月,国子监生陆万龄上书,称魏忠贤可与孔子相提并论,因为“孔子作《春秋》,忠贤作《要典》。

    孔子诛少正卯,而忠贤诛东林”。

    天启七年四月,袁崇焕与兵部尚书阎鸣泰上奏,称颂魏忠贤的功德,并要求在宁远、前屯两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。

    其后,魏忠贤生祠“几遍天下”,“每一祠之费,多者数十万,少者数万”,且“剥民财,侵公帑,伐树木无算”黄运泰造生祠迎塑像时,“五拜三稽首”,“率文武将吏列班阶下,拜稽首如初”。

    顾炎武曾感叹:“今代无官不建生祠,然有去任未几,而毁其像,易其主者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当时,可以说整个大明都在挂起一阵为魏忠贤兴建生祠之风。

    其中地方官吏为拍马屁互相攀比,魏忠贤的生祠建的一个比一个大,一个比一个奢华。

    开封城这座城隍庙,原先就是魏忠贤的生祠改建而来。

    大明全国各地为魏忠贤兴建生祠,耗费无数钱财。

    开封城也不甘示弱,当时开封府的知府也是在城西为魏忠贤大肆修建了生祠。

    后来魏忠贤倒台,崇祯皇帝下令拆除全国各地为魏忠贤兴建的生祠,开封城的这座生祠也在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