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皇帝着实被吃了一惊:“明日,谁会送三十万两银子过来?”

    朱慈烺脑海里飞速运转,正要组织语言怎么跟老爹解释。

    崇祯却立刻狐疑了起来,他上下打量着朱慈烺:“皇儿,你不会又打你姥爷的主意了吧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终究是自己的儿子,崇祯其实还真是了解朱慈烺的。

    这让朱慈烺有些讶异,同时又有些忐忑起来:“是,是我姥爷说,明日送三十万两银子,给朝廷捐银助饷的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“胡闹,”崇祯一想便是儿子的损主意:“说,你姥爷又有什么把柄落你手里了。

    朕听说这西山玻璃厂刚有些盈利,你姥爷好不容易赚了点钱。

    你再把他给骗过来,以后这玻璃厂朕交给谁打理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崇祯是知道的,这玻璃厂朱慈烺没有工夫管理。

    这臭小子一心忙着练兵,一心想马上征战,连辽东的建奴都不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这本是一件好消息,我大明本就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。

    儿子能有如此的血魄,崇祯其实内心甚是欣慰的。

    盛世需要仁君,乱世就是需要能征善战统帅四方的皇帝。

    要么你有识人之能,用一些岳飞之类的猛将。

    可岳飞是千年难出的良将,大明朝还没有这样的人才。

    即便是有,崇祯也不放心。

    如今儿子倒是能征善战的很,这让崇祯很是欣慰。

    可西山玻璃厂总得有个人管理,自己一屁股的政务更是忙得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西山交给谁,只有给周奎管理最合适。

    若是交给外人,比如说西山玻璃厂的赵大头。

    他们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,玻璃厂在他们手里永远不会发展壮大起来。

    给周奎就不一样了,西山玻璃厂的利润是个自己的业绩挂钩的。

    利润越高自己分的钱越多,周奎自然会尽心尽力。

    然而儿子定然是抓了周奎什么把柄,逼迫的又来捐钱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周奎那里还有心思把精力放在玻璃厂上。

    你坑人家一次两次也就罢了,坑的时间长了,周奎终究就会发现,自己赚再多的钱也是给老朱家打工。

    赚来的钱,有时候还没等捂热乎就被明枪暗夺的要走了。

    朱慈烺无奈,只好和盘托出:“父皇,这事还真怨不得儿臣。

    我姥爷把个西山玻璃厂弄得乌烟瘴气,差点连工匠们的工钱都发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崇祯一怔,这才发现不对劲,忙问:“到底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“我姥爷,是他恶意囤积玻璃,哄抬价格。

    父皇您是不知道,三尺见方的玻璃他敢卖三两银子,京城零售价更是到了五两之巨。

    大量的玻璃滞销,西山玻璃厂差点垮掉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这...

    这一点倒是大出崇祯的意料之外,可仔细一想其实也没什么奇怪的。

    周奎实在的抠门抠到了极点,这很像是他干出来的事。

    玻璃宁可砸在自己手里,就是不肯降价销售。

    这次崇祯也不禁叹道:“三两银子,着实过分了些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“岂止是过分,父皇,西山万不能再交给我姥爷处理。

    儿臣斗胆,已经告知了赵大头,即日起所有的玻璃一概按照五十文,且永不涨价。

    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