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给太子邀功的机会怎么能错过,旁边的骆养性跪地道:“回皇爷的话,太子殿下听说辽东将士欠饷,皇爷正为此事发愁。

    于是太子殿下一个人去了国丈府。

    求国丈为辽东的将士捐银助饷,国丈为太子殿下的孝心感动,当场表示愿意拿出八、八十万两银子,以助朝廷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八十万两!

    崇祯皇帝瞪大了眼睛是又惊又喜,惊的是足足八十万两银子啊,国丈哪里有这么多钱。

    喜的是八十万两足够发放辽东将士拖欠的几个月军饷了,这慈烺小小的年纪,居然能做出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。

    “慈烺,周国丈当真是捐出了八十万两银子?”崇祯犹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    朱慈烺点点头:“是啊,姥爷是这么说的,骆指挥使也在场的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崇祯这才把头转向跪在一旁的骆养性,骆养性慌忙把头垂的更低:“回皇爷的话,国丈确实这么说的,臣手下的两个千户,正跟着去钱庄取钱。

    ”

    这几日崇祯皇帝吃不好睡不稳,就是被辽东军饷给愁的。

    如今平白多出八十万两银子,怎能让他不高兴。

    崇祯这个皇帝怎么说呢,初登大宝就大力铲除了阉党、生活上勤俭节约、忙于政事,更是下了六次罪己诏,爱护百姓。

    可以说,一切明君的潜质他都有,可偏偏就是亡了国。

    后世评价崇祯皇帝刚愎自用、生性多疑、急功近利又刻薄寡恩,这些朱慈烺不想过多的评价。

    谁人都不是圣人,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他的缺陷。

    但是这么说崇祯皇帝,就有些有失偏颇了。

    自木匠皇帝朱由校嘎嘣了之后,扔给崇祯的是一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。

    贪腐横行、商业代言人的东林党们为了自身利益,簇拥着废除了商业税。

    没有了商税支撑,国库立刻见底了。

    朝廷只好把繁重的赋税强加到农民身上,不堪重负的农民日子过不下去了,就开始造反。

    比如,山西那位快递小哥李自成就是其中的一员。

    农民造反,朝廷就得继续收税,拿着收税的钱去打仗平叛。

    于是农民加倍活不下去,再次的造反,大明朝终于陷入了死循环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,反贼在国内成燎原之势,亡国已然迫在眉睫。

    有了这八十万两银子,至少可以暂时缓解辽东军饷危机。

    其实,对于大明朝来说,这不过是濒死之人的一口吊命汤罢了。

    这八十万两银子,对大明朝来说,不过是杯水车薪。

    大明王朝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洗礼之后,已经犹如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,步履维艰,疾病缠身,积弊重重了。

    但朱慈烺知道,要想挽大厦之将倾,必须下猛药不可。

    乱世当用重典,对付那些文官集团绝不能手软。

    只有一个字-杀!杀人立威,这样才能震慑住他们。

    怎么对付东林党那帮子文官集团,朱慈烺想到了锦衣卫。

    此时的锦衣卫也和大明王朝的命运一样,内部早已糜烂不堪。

    表面上,锦衣卫还有十五万人的编制。

    实际上,京师内的锦衣卫不足八千人。

    他们大多数也是发不下来饷,日子过得艰难至极。

    朱慈烺留下二十万两银子给骆养性,就是想重新整顿锦衣卫,用他们来对抗东林党那些文官集团。

    本来吧,这崇祯还有个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。

    偏偏崇祯自断臂膀的弄死了魏公公,这就造成了东林党一家独大的局面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无法对文官集团动手,我朱慈烺敢动。

    皇帝不能杀的人我杀,皇帝不能做的事我来做。

    我要让世人知道,大明皇太子朱慈烺,要学太祖皇帝之狠辣、成祖皇帝之果敢。

    朱元璋手段狠辣杀伐果断,一生处决贪官十五万人,却深受百姓爱戴。

    朱棣南征安南,北讨大漠,海下西洋,“此明一代之侈言国威者,无不归功于永乐之世”。

    大明朝已是积重难返,无论你是想做一个明君还是做一个昏君,都无法改变亡国的事实。

    既如此,何不做一个暴君呢?

    崇祯帝有自己的性格缺陷,这一点朱慈烺也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既然皇帝不行,那这个千古骂名的黑锅,就让我朱慈烺来背好了。

    暴君就让我朱慈烺来做,等我整顿了锦衣卫,就拿你们这群文官开刀。

    你们不是收商税就是与民争利、开海禁就是有违祖制么。

    那好,咱们先来说说商税的事,你们不让收商税,那我就让锦衣卫查查,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文官们中饱私囊了多少。

    不是开海有违祖制么,这个更简单。

    既然聊到了祖制上去了,我记得太祖皇帝好像还留下来一条剥皮揎草的祖制么,咱们好好聊聊。

    当然,朱慈烺毕竟只是个太子。

    真正的皇权还是握在崇祯皇帝手里,只要说服崇祯,让崇祯皇帝死心塌地的支持自己的儿子,这些事朱慈烺才能放手大干。

    不过话虽如此,朱慈烺终究还是不想矫枉过正的。

    他要杀的,是那些该杀之人。

    杀尽天下贪官,还百姓一个清平世界。
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有话要和您说。

    ”看着喜不自胜的崇祯帝,朱慈烺抬起头。

    “慈烺,快、你们都快起来。

    ”有了钱,崇祯皇帝的心情大悦,连日来笼罩在心头上的阴霾,直到此时终于稍稍的舒展。

    朱慈烺和骆养性谢过了礼,二人一起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骆养性主动退了一步,恭恭敬敬的立在一旁。

    “慈烺啊,你长大了,哈哈,比朕强。

    嗯,比朕要强。

    ”崇祯皇帝兴奋的拍着儿子的肩膀,不住地点头。

    “父皇,既然儿臣姥爷肯捐出八十万两银子,那么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是不是也该捐一点?”朱慈烺又问道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,崇祯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疲惫的脸上展现出来惊喜的笑容:“很是,朕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。

    慈烺啊,这真是天助我大明!周国丈捐了八十万两,朝中的那些文武百官总不至于不捐吧。

    而且捐的少了,他们面上也挂不住。

    哈哈,哈哈哈!”